苏州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苏州高新区宝带西路1099号
邮编:215009
邮箱:956825872@qq.com
座机:0512-68133693
传真:0512-68133693
移动手机:13862628680
15950034902
2022年年初,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等头部企业纷纷把公司定位进行了调整,由安防升级为智能物联。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的年报中,都不约而同地对业务定位做了新的调整。在年报中,鲜少提及“安防”,取而代之的是“物联”。
海康威视表示,未来,公司将致力于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对外也表示,未来宇视科技是一家AIoT公司,不属于安防行业。
近几年来,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AI的技术底座,离不开AIoT。视频监控系统等安防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安全防范,而是延伸到了更多的场景。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与安防行业的高度融合,让安防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同时,也使安防的应用场景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借助AIoT的赋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动力。智能物联技术是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特征是物信融合。
过去,安防企业多以政府业务为主。当政府需求渐趋饱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又催生出庞大的市场新需求。AIoT能够帮助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最终形成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因此可以肯定,AIoT不是终点,只是里程碑。也可以看作是新征程的起点。
安防从产品为主,到解决方案为主,再到今天的AIoT赋能。是技术的引领,也是市场需求的推动。但是,如同安防各个阶段的市场特征一样,都只是技术和需求的变化和进阶,并没有改变行业的本质。
任何系统的构建都是为应用服务的,“物联安防”行业更是如此。物联网在安防行业的未来功能应用和结构与人脑类似,也将具备物联网虚拟感知、虚拟运动、虚拟中枢、虚拟记忆神经网络,并绘制一幅物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
物联网对应前端感知、运动系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现代物联网传输对应系统传输神经系统,云存储、云计算对应信息汇聚及处理系统,大数据应用则对应虚拟神经元及大脑终端决策系统。 采集:“物联安防”下的信息采集不仅有虚拟视觉系统、虚拟听觉系统,而且加入更多的虚拟感觉系统和虚拟运动系统,将更多的物理传感融合在一起,只有汇聚更多的特征信息,才能够为后端提供更加精确和丰富的应用服务。
传输:传统安防行业的数据传输,还是以运营商有线的互联网为主,GPRS、3G/4G、2.4G/5.8G等无线传输为辅,这些传输更多的是解决中远距离数据传输问题。在物联网时代下,更多的终端需要接入网络,终端与终端间也需要互相通信,如何搭建“最后一公里”数据传输系统,将决定“物联安防”乃至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态。
无线传输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率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Wi-Fi、ZigBee、Z-wav都面临传输与功耗的问题。目前在物联网传输技术上,主要聚焦三大技术阵营LoRa、NB-IoT与Sigfox,相关产品与产业应用也逐步趋向成熟,如无线烟感、地磁,智能抄表、智能停车、车联网等行业应用。
汇聚:对安防行业而言,数据的汇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数据的存储,二是数据结构化分类。 随着摄像机部署数量的不断增加,音视频数据存储时间越来越长,安防数据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共享问题,避免各种信息孤岛。传统的集中存储方式很难做到数据的高效汇聚和融合,而通过云存储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更加安全、高效,可扩展性更强。
安防行业采集的数据不同于互联网行业,数据类型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就给数据分析应用带来困难。为应对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类型,必须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分类,通过云计算技术将非结构化视频转换成结构化数据,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和加速数据的分类管理,通过标准的接口方式提供给上层业务系统。
应用:数据采集、传输、汇聚是几种连续的技术手段,都是为最终的行业业务应用服务的。在汇聚到海量的各种数据信息后,如何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是安防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整个全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是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服务各行业应用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度机器学习手段,可以让系统更加聪明,能够快速识别人像、车辆、其他各种信息库等信息,并将各种信息按照某种属性(如个人ID)关联起来,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更加便捷化、智慧化的业务应用。
国内安防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度,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在目标识别上,基于视频的目标识别受图像采集环境、目标角度、技术瓶颈等限制,尚不能实现对目标的百分百识别,而结合物联网RFID则能有效解决部分问题;在终端信息联网方面,也是各种原因造成数据无法有效汇聚,基于IoT相关技术则是一个很好补充,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数据,最终实现行业的大数据分析研判应用。因此,物联网成为安防行业下一个风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