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苏州高新区宝带西路1099号
邮编:215009
邮箱:956825872@qq.com
座机:0512-68133693
传真:0512-68133693
移动手机:13862628680
15950034902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出门一定要带口罩,而这也让人脸识别技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但在现阶段全民戴口罩的出行倡议下,人脸识别能否还能够发挥效用?特别是在机场、火车站、社区园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戴上口罩无法进行人脸验证,摘下口罩进行验证又面临交叉感染风险。
因此在正确佩戴口罩的场景下,如何进行非接触式的精准身份识别,成为一大难题。
不少网友表示在高铁站乘车检票时,闸机上的摄像头并不能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识别,需要摘下口罩进行验证。与此同时,亦有不少网友反映,其在火车站检票及上班考勤打卡中,有时戴着口罩依然能够通过人脸识别,完成验证。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先从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展开。
当前的人脸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人脸比对、匹配的过程。无论是车站检票还是办公室打卡,都是将摄像头拍摄到的人脸图片与之前上传到数据库的照片进行比对。通过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以及皮肤等多个脸部特征点进行计算,如果相似度大于一个特定阙值,则会匹配成功,完成识别。
而因为口罩具备的不透光性,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无法捕捉到嘴巴、鼻子等脸部特征,这也导致被遮挡部分无法进行识别。
在疫情面前,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略显鸡肋与尴尬,但在病毒的高感染性下,非接触式的人员身份验证仍是主流应用方向,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短期需求的爆发也促使诸多企业开始通过改进算法模型等方式,来提升企业产品在全民出行戴口罩背景下的人脸识别准确率。
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为此次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此次全民戴口罩倡议下的人脸识别技术也暴露了其局部识别的不足,仍需要企业去冷静完善技术的实际落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