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智慧城市”成为热点
发布日期:2023-09-02 21:15
点击:
次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像是一场“突击考试”,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检验了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积累了10多年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看到了通过不同程度地利用大数据共享、数字政务、舆情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服务于疫情防控决策和公众参与有所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因工作疏忽或前期准备不足导致的技术短板,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效果。这次疫情检验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也为各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相关技术供应商提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疫情至今,国家的“免疫力”面临“大考”,城市交通系统也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体检,既要保证城市有效运输,又要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疫情期间,城市交通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常规通勤需求消失,但基本的社区生活出行、就诊出行以及货运交通仍需维持。根据交通需求快速调整交通运行策略,是时空数据平台的重要能力。
然而,某些城市为阻断出行风险,一度发布消息,要将所有信号灯调成红色,即将所有机动车出行都视为违章。虽然很快修正了说法,但也体现了“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并未针对这种特殊场景做好准备。
目前,城市街道上大量公交车空驶,无疑造成巨大浪费。通过手机信令、调查数据等,可快速了解市民出行需求变化。一方面,可及时发布公交线路和客流密度信息,引导分散出行、避免密集接触导致感染;一方面,可调整公交线路,根据实际客流开设临时线路,根据实际需求分布,减少换乘和等候造成的风险。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同时危中有机,推动了社会公众在数据信息上的共享合作。在此次疫情中,面对“人传人”的传播途径,“无人”成了控制疫情的关键举措,无人化、远程化、智能化的技术得到了初步的广泛应用,人们更加体会到其重要性,
而对处于寒冬中的无人驾驶产业,本次疫情也许是一次机遇。人际感染的高风险和应急交通的高强度,为无人驾驶的医疗车辆和应急物资货运车辆提供了理想场景。可以预见,各种交通场景的无人化和基于大数据的高效时空调度,会成为智慧交通领域新的热点。
大疫如大考。通过这次疫情应对的过程证明,我们这十多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无法真正高效应对突发重大事件,对于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探索。